在都匀市绿茵湖产业园区内,都匀市水表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机器持续轰鸣,叉车来回穿梭,工人们熟练地进行着装配、调校、测试等工作,完成组装工序后,一批批水表被打包装车,运往广西、广东、四川等省份。然而,这繁荣背后的发展历程却充满了艰辛与挑战。

都匀市水表有限责任公司
都匀市水表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是原国家机械工业部定点的水表专业生产厂——都匀市水表厂,创建于1976年。1983年起先后兼并了都匀无线电厂等六家企业,成立都匀市水表总厂,成为当时最“红火”的企业之一。但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老旧的生产设备、相对滞后的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市场需求,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下降,订单量大幅减少,企业经营陷入亏损状态。


工人师傅在新设备上装配检验水表
为了扭转这一不利局面,公司管理层痛定思痛,开启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转型举措。2000年,都匀市水表总厂改制后变更为都匀市水表有限责任公司;2022年4月,根据都匀市政府与省水投集团水务一体化工作深入推进的战略,水表公司正式划转进入贵州水利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隶属于集团公司旗下三级子公司,注册资金3271.9万。
省水投集团凭借自身在水务行业的深厚资源和丰富经验,首先在资源整合方面为都匀市水表有限责任公司提供了巨大支持。集团将其纳入整体产业链布局中,利用自身广泛的业务网络,为都匀市水表有限责任公司带来了稳定的内部订单。其次,帮助其对接集团旗下的众多水务项目,让公司产品在更多的实践场景中得到应用和推广,有效解决了订单量不足的难题。划转后,企业年营收额从划转前的948万元激增至3808万元,实现了营收、利润双增长。同时,都匀市水表有限责任公司还与其他企业合作生产与水表配套的阀门、管道等涉水产品,通过订单式的生产销售,不仅降低了市场风险,也让客源更加稳定。


工人师傅在老装备上装配检验水表
有了长期稳定的订单后,都匀市水表有限责任公司开始从产品和市场入手谋求发展。一方面,引进国内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强产学研合作,组建了一支高素质的技术研发团队,通过不懈努力,成功研发出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水表产品。像光电远传水表、超声波水表、电磁流量计等新产品不仅计量精度高、性能稳定、功耗低,配合着自主研发的抄表平台使用,还具备数据远程抄收、统计分析、故障预警等智能化功能,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智能化水平,满足了市场对智能水表的需求。截止2024年,公司共取得包含外观、软件著作权等自有知识产权20余项,其生产的产品占据了贵州省内60%市场份额并逐步扩大西南片区、华南片区。
另一方面,都匀市水表有限责任公司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跟行业发展趋势。积极参加各类行业展会,深入开展市场调研,通过这些方式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动态,进而不断调整和优化自身产品结构和营销策略。同时,不再局限于国内市场,通过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成功打开了东南亚等国际市场,产品远销多个国家和地区,稳步实现了市场领域的拓展。


工人师傅分别在新旧装备上装配水表
为提升企业智能制造水平和生产产能,都匀市水表有限责任公司还加快了智能化厂房的建设步伐,引进了智能化生产线和自动化设备进行5G现代化工厂建设,现目前已安装完成并投入使用的水表检定装置,可自动完成水表的耐压测试、计量测试、密封性测试等工作,相对于人工作业效率提升一倍,产品质量也更加稳定可靠。

打包好待交付的产品
如今,都匀市水表有限责任公司已发展为占地面积10000余平方米,年生产能力80万台,拥有光电干式远传水表、NB-IoT物联网水表、超声波水表、电磁水表、流量计以及阀门配件等涉水产品生产企业,先后获评“贵州省名牌产品”“贵州省著名商标”“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等多项荣誉,都匀市水表有限责任公司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都匀水表公司主要负责人唐正林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稳定省内市场,深耕省外市场和拓展国外市场,不断提升智能化制造水平,聚焦智能水表的前沿技术,积极探索水表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度融合,开发出更具智能化和个性化的产品,满足不同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力争年产值突破亿元。”